返回香江資訊網首頁

 

黃元元博士:多元嘗試 創造精彩

 

文 / 程書香 萬豔琴

 

 

“儘管身處一個變革的時代,香港依舊保持著腳踏實地的奮鬥精神。未來的發展不可預知,但我相信,只要這種傳統的精神力量一直存在,我們就有一顆定心丸,能夠在瞬息萬變之中保持初心。”

 

【編者按】

 

每一個時代的浪潮之中,都醞釀著其獨有的底色與機遇,身處其中的人,或深或淺,都會留下自己的足跡。當回顧起過往的歷程,黃元元博士總是感歎:“如今的一切,都來自於時代造就。”而這份感慨,不僅發於自身,亦是立足香港。

樂團駐團指揮、首席大提琴師、詩人、書法家、演員……黃元元博士有著很多不同的身份標籤。當這些身份聚於一身,從字裏行間之中,我們可以窺見他於不同領域的嘗試與積累。時光不會辜負心懷熱忱的人,他所留下的每一抹痕跡,都成為其精彩人生的鮮明見證。

 

依時代而生長的音樂之路

 

2024年3月20日、22日晚七點,由國際青少年教育協會主席、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藝術聯盟副主席黃元元博士作詞、全球華人詞曲作家協會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朱吳妮娜作曲的《待續的美麗》,在由中央電視臺·央視頻和大歌局APP全程直播、展播的《春暖華夏》原創歌會上兩次播出。“人生漫漫來之不易/邂逅是意外的美麗/短暫的溫情/都化為一縷縷情誼/相互珍惜/使漂泊的心靈/安享在家的休憩滴……”悠揚的歌聲傳遞著溫情,婉轉的歌詞也唱出了黃元元博士的溫柔內心。

“這首詞作,我最初是將它發表在朋友圈的,朱吳妮娜女士看到之後十分欣賞並為此作曲,不曾想這首歌竟然登上了央視。”談及這段津津樂道的故事,黃元元博士亦深感榮幸。

黃元元博士是一位知名音樂人,如今的他擔任著香港節日室內樂團駐團指揮、首席大提琴師等重要職務,還曾任職於香港歌劇院低男中音、CCTV星光大道華南賽區評委,其音樂之路可謂是精彩紛呈。但回到最初,他與音樂結緣的經過,可謂是時代浪潮中的獨特樂章。

20世紀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時代環境造就了他特殊的成長氛圍,與當下中小學生“駐紮”校園鑽研學業不同,在樣板戲風靡一時的背景下,他跟上了學習音樂、樂器的熱潮。這段經歷為他後續成為演員、走上音樂之路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是那一個時代文藝發展的‘產物’。”他如此評價道。

年少時的積澱成了一生的財富,無論過程幾經輾轉,從整體而言,音樂一直都是黃元元博士寄予熱愛、表達自我的主要職業。2007年,他成功註冊了一個民營樂團——香港節日室內樂團,作為團長、駐團指揮及大提琴師,他活躍於各大演出場合,既是樂團表演的一把手,更是樂團發展的“定海針”。他介紹道:“我們樂團不僅僅活躍於香港,深圳、廣州、珠海等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也是我們的表演主陣地。在最忙碌的時候,我們一個月的表演場次一度高達40場。”

如今,正值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歷史節點,黃元元博士依舊懷揣著對音樂的赤誠初心,走在音樂創作的道路上。一方面,為更好切合內地需求,他於深圳創建了音樂工作室,借助樂團表演形式不斷推出全新的符合時代所需的音樂作品;另一方面,他同樣繼續深耕香港的土壤,於作詞、演唱、大提琴表演等方面全面開花,致力於以自己的音樂創建鏈接心靈的紐帶、文化溝通的橋樑。

 

不懈嘗試的人生態度

 

香港精神,是拼搏進取、開放包容、勇於創新的精神。恰於蓬勃發展時期來到香港的黃元元博士,便是這一精神的踐行者。

回顧與香港的淵源,黃元元博士來到香港,源於親情的牽絆。他的母親是一名香港人,在內地生活一段時間後,於1962年回到香港。為了與母親團聚,他經過8年時間的申請,在1980年成功來到了香港,由此開始書寫人生新的篇章。初到香港之際,他憑藉著少年時期積累的音樂及演唱基礎,以及出眾的外表,在2000人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當年香港邵氏電影公司的5名簽約演員之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影壇發展的黃金時期,儘管已經身為一名演員,但對於黃元元博士而言,追求內心的充實遠比外在的繁華重要。於是在1984年,他考入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就讀於中文系,開啟進修之路。

黃元元博士自我評價道:“從職業而言,我是一名音樂人,但立足於我的過往學歷以及個人興趣,我更是一位作家、書法家。”實際上,他在其他領域的成就從未遜色於音樂領域——他是一名國際獲獎詩人,出版有詩集於雜文集,詩集更是被翻譯成為六國文字。此外,他還是一位頗負盛名的書法家。“如今我最享受的就是寫書法,不同於臨摹名家的‘靜態書法’,我更喜歡具有靈動特性,實現內心外化的‘動態書法’。”正是出於對“物我合一”境界的追求,他的書法水準不斷精進,作品廣受讚譽,不僅出版有書法集,更有多幅作品被收藏家及美術館收藏。

專注於事業,在音樂領域踏實前進;醉心於創作,不斷從生活中吸收靈感創作詩歌,更堅持每天的書法練習……這便是黃元元博士當下的生活狀態。儘管已至退休年紀,他依舊堅持著多元化的發展方向。如今,他還身兼大灣區文學藝術聯盟副主席兼任聯盟書法家協會主席、香港人格創建研究會會長、深圳湖景書畫社社長等社會職務,往返於香港與內地之間,用一直飽滿的生活面貌,展現著多元嘗試的精神內核。

 

香港精神的傳承理念

 

見證了內地從改革開放到一步步富強,見證了香港從回歸祖國到與祖國的聯繫越來越深刻,黃元元博士將個人的發展融入了時代的洪流,同時,他也在其進程中不斷觀察與反思,思考著香港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作為一名專業的音樂人、國際青少年藝術教育協會主席,音樂發展是他感受最為鮮明的陣地。他對比了香港與內地的藝術教育道:“於個人而言,能取得多大的藝術成就來源於不懈的努力,也來源於自有的天賦。內地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從比例上來講,藝術天才的數量有著天然的優勢;但香港地處中外文化交匯之地,且歷來重視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發展,更具備後天塑造的條件。”他強調,受歷史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重視藝術發展一直是香港約定俗成的教育習慣,許多香港中小學都會要求學生至少掌握一門樂器,這便是藝術成長的肥沃土壤。因此,吸納內地的藝術人才,借助香港的發展條件,將會為藝術人才打造更好的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黃元元博士的太太房芳女士,也是知名的音樂藝術家,曾取得上海音樂學院、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小提琴表演雙碩士,以及美國中西部大學音樂學院音樂表演博士學位,擔任著香港節日室內樂團首席一職,如今在參與各項表演與舉辦音樂會之外,亦在深圳的音樂工作室從事音樂教學,期望將於香港及國外的藝術成果傳遞給有需要的內地人才。

“香港是一個集中了很多精英的地方,在過往的奮鬥歷程中已經凝聚出了腳踏實地、不懈進取的精神。或許有人會認為這種相對傳統的精神並不能夠適應當下這個不斷變革的時代,但我堅信,正是這樣的力量,能夠在瞬息萬變的未來社會中起到定心丸的作用。”黃元元博士語重心長道。或許香港在時下最熱門的科技發展領域並不能一直保持衝鋒在前的姿態,但因為有這樣的精神存在,便永遠保留著不斷前進的力量。他深信,音樂領域如是,其他領域亦將如是。

 

 

人物簡介:

黃元元博士,畢業於廈門大學、澳門東亞大學研究生院(澳門大學前身),國際青少年藝術教育協會主席,大灣區文學藝術聯盟副主席兼任聯盟書法家協會主席,香港人格創建研究會會長,深圳湖景書畫社社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武漢分院客座教授,香港節日室內樂團駐團指揮、首席大提琴師。國際獲獎詩人,出版多種詩集、雜文隨筆和書法集,詩集被翻譯成六國語言。